太仓市陆渡中学团队在太仓市“命、析、评”竞赛中数学组斩获一等奖(第一名)、语文组获二等奖(第四名)。


数学组参赛教师:徐卫东、唐文燕、马子健
参赛感言:
唐文燕:本次参加“命、析、评”竞赛,是我自身专业素养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宝贵经历,同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从5月新课标落地,我校组织了多次新课标的学习活动,在命题阶段,我们团队齐心协力,结合新课标,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经过多次修改定稿;在析、评阶段,我们认真做题并互相检查,结合新课标进行评题,同时从中学习他人命题的方式和角度。经过这次竞赛,我们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对试题的研究,学无止境,秉持研究精神,我们团队会越走越好。
马子健: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常常和试卷的交流形式是“解”。这次有机会完整参与到一张试卷的“命、解、评”中,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试卷的“命”是很需要题目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的,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在“解”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在向学生“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最终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本次比赛的成功是团队成功,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选手,在参赛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前辈们的建议,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团队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都需要这样的集体来引领不断前进。

语文组参赛教师:沙莹、汪璐、陈昱杉
参赛感言:
汪璐: 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有一桶水”,在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唯有更高效的去提升自我,方可立身更稳!每一场比赛都是提升自我的机会,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命析评”教师团队竞赛,赛前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标,了解比赛流程,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团结合作,配合默契。比赛过后,留下的是理性的思考,荣誉都已成为过去,一切从头开始,我依然只是一个走在学习路上的青年教师。
陈昱杉:我很荣幸代表陆渡中学参加太仓市首届试卷“命、析、评”比赛,并荣获二等奖,也算是给忙碌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精彩。这次比赛我学到了许多平学习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东西,深刻认识到了试卷命题的严谨性,感受到了在命题过程和评析过程中对教师本身综合素质的考验。参加此次比赛对我而言是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升。在这过程中的收获,对我今后的教学有更多的启发。同时,我收获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教学思路、技术,更是团队的完美合作。很感谢我们小组的领队老师,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们总是耐心地与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也非常感谢队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再次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们大力支持我们。通比赛确实收获良多,也相信今后我们学校会更加齐心协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太仓市陆渡中学团队在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中成功立项三例。

个人心得:
邹秋悦:很荣幸2023年度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立项,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宝贵平台,离不开同事们的鼓励与帮助,也离不开教学相长过程中激发我思考的学生们。案例的立项不仅是一份激励,也是一种责任。通过监测结果,反思数学教学,我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才能有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我希望能与学校、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前进。教学是门艺术,没有永恒的标准,但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研究反馈数据,加深了我对课堂的理解,让我意识到教学的不足。要想走得更远,我将以更谦虚的态度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践行自己的教育初心。
郑文莉:学业质量监测反馈数据是对教育教学中所遭遇困境的理性直观剖析,“起伏的”数据走向,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的思维盲区,也让我们对盲区的形成产生思考,对此我们应依托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寻找教师可为之处,谋求改变之法。就语文学科而言,通过对于学科监测数据与相关因素数据的横向比较与纵深追踪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欠缺,大量“无效时间”的流逝,由此给学生带来的“伪学业负担感”。对此让我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予以反思,是否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为学生搭建贴合学生素养发展的阅读场,让学生在体验中唤醒兴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实现让阅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